【福岡】梅雨季風物詩!3,500株繡球花巡禮—「筥崎宮紫陽花祭」
說到日本夏天的風物詩,不得不提繡球花 (或稱:紫陽花)!日本人對繡球花疼愛有加,不單傾注大量心血研發新品種,日本的文學作品、藝術創作、歌曲,甚至夏天的和菓子必定有以繡球花為創作靈感的款式。色彩多變的繡球花為陰愁的梅雨季增添生氣,並宣告初夏的到來。
延伸閱讀: 【福岡祇園酒店推介】Mitsui Garden Hotel Fukuoka Gion博多小奢華旅宿 【福岡住宿推介】還想再住一次的高質酒店!VIA INN博多口站前 【福岡酒店推介】設計感型格旅宿—The Lively Hakata Fukuoka
筥崎宮
這個位在福岡市東區、創建於 923 年的「筥崎宮」是以祈求勝利而聞名的神社,縣內的職業棒球隊、足球隊、籃球隊等每年也會穿著整齊的西裝浩浩蕩蕩前來參拜,希望新賽季旗開得勝!
這裡也是欣賞繡球花的人氣景點,神社種植了約 100 種、共 3,500 株的繡球花,每年的 6 月花開之際,連「手水舍」也會鋪滿繡球花變成華麗的「花手水」,以及舉辦足足一個月的「紫陽花祭」。
筥崎宮
官方網站
地址:福岡市東区箱崎1-22-1
如何前往?從地下鐵「箱崎宮前站」出來,步行約 5 分鐘即可到達
門票:筥崎宮有兩個地方可以欣賞繡球花,分別是參道上的「神苑花庭園」以及神社正殿後方的「紫陽花苑」(あじさい苑),「神苑花庭園」視乎季節的花品種,門票由 100~500 日圓不等,「紫陽花苑」門票 300 日圓
開放時間:「神苑花庭園」1月1日~12月10日,9:30~17:00,星期三休息;「紫陽花苑」只在 6 月開放,9:30~17:00,無休
筥崎宮在歷史長河中曾經幾度遭遇祝融之災,其中,1546 年重建的正殿及拜殿、1594 年重建的樓門均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物。筥崎宮、大分縣宇佐市的宇佐神宮與京都府八幡市的石清水八幡宮並稱「日本三大八幡宮」。
「筥崎宮」的日文寫法為「はこざきぐう」,其中「はこ」的意思是指圓柱形的容器,而並非一般方形的箱 (日文はこ有「箱」的意思),雖然如此,後來約定俗成有了「箱崎宮」的稱呼,地鐵也有「箱崎線」及「箱崎宮前」等車站。
延伸閱讀:【日本神社文化I】神宮、大社、神社有什麼不同?社號的含義與區別
原產於日本的繡球花
繡球花是原產於日本的八仙花科落葉灌木,學名為 Hydrangea macrophylla,源自希臘語的 hudro (水) 和 angeion (容器)。
繡球花的日文名字為「アジサイ」(ajisai,或平假名:あじさい),關於這個語源有諸多說法,其中在最古老的和歌集《萬葉集》中,它被寫為「味狭藍」(ajisaai) 或「安治佐為」(ajisai),平安時代的字典《和名類聚抄》中,它以「阿豆佐為」表示。
普遍認爲最初語源是「アズ / 集合」 (adu) 加上「アイ / 真藍色」(ai) 小花成簇的組成的「アズサイ / 集真藍」(adusai),意思為靛藍色的集合。
另有一個說法認為繡球花在和曆 (農曆) 五月開花,農曆五月是梅雨季,然而「梅雨」(つゆ) 是由中國傳入的詞語,日本人的說法是「五月雨」(さみだれ,sa-midare) ,和曆中的 5 月也是「さつき / 皐月」(satsuki),因此亦有可能是「集 (adu) 五月 (sa) 藍 (ai)」。後來經過演變,慢慢由「アズサイ」(adusai) 變成現在「アジサイ」(ajisai) 的讀法。
(筆者按:學了日文之後盡量多做相關資料搜集,希望上面的解說不會說得太複雜)
繡球花 vs 紫陽花
繡球花在日文漢字中以「紫陽花」一詞代表,根據日本繡球花研究者山本武臣的研究,「紫陽花」這稱呼可能源於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七絕《紫陽花》:
何年植向仙壇上,早晚移栽到梵家。
雖在人間人不識,與君名作紫陽花。
然而白居易所描述的並非繡球花,但後來這詩歌傳入日本,因平安時代學者誤用流傳,加上當時的日本正瘋狂追捧大唐文化,他們覺得「紫陽花」這個名字太美了,而成為日本對繡球花的通稱並沿用至今。
色彩多變的繡球花
剛開花時的繡球花基本上都偏白色,然後會因應所在環境土壤的酸鹼度而有不同的顏色變化,如土壤為酸性,就會變成藍色;若在中性土壤種植,花色是乳白色;鹼性土壤則偏向紅色或紫色,而在梅雨季高濕度的環境中,繡球花的色彩會更濃郁。
即使是同一品種,假如天氣或土壤的條件不同,繡球花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,也因為這樣「多變」的特質,繡球花常常被用來比喻善變的女人心。
Annabelle (貝拉安娜) 是一種小喬木繡球花品種,花色為淺綠色或白色,初開時帶有淡綠色,完全綻放後則變成白色。花球直徑 15~30 厘米,花朵雖大,但花瓣狀的花萼非常薄。
關於紫陽花的畫作
紫陽花可以說是日本夏天的風物詩。自古以來就有大量描繪紫陽花的畫作,由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到近代的細工畫作,無不透露出日本藝術家對紫陽花的偏愛。
葛飾北齋《紫陽花與燕子》
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 (Katsushika Hokusai, 1760~1849) 生平作品超過 30,000 幅,他的影響力由日本橫越歐亞大陸,對當時歐洲的印象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莫奈、梵高、高更等都是他的粉絲。然而他表示:「在我 50 歲時,已發表了大量作品,但 70 歲以前發表的作品根本不值一提。到了 75 歲,我才對自然、動植物、樹木、雀鳥、魚和昆蟲稍有了解。年至 80 ,我的作品才有真正的進步…」
《北斎花鳥画集》系列共有十幅花鳥圖,《紫陽花與燕子》(紫陽花に燕) 是其中之一,從右上燕子的飛行姿勢可以知道它是以極快的速度飛入來的,北齋在畫中以紫陽花的「靜」對比燕子的「動」,讓畫作充滿了生氣!
小原古邨《紫陽花與蜜蜂》
小原古邨 (Ohara Koson, 1877~1945) ,本名小原又雄,是一位活躍於明治末期至昭和時代的藝術家,以寫實風格的木版畫表現鳥類、動物和花卉等自然之物而聞名。
小原古邨以紫陽花創作了很多作品,他偏好藍色的紫陽花,有時亦以漸變的色彩呈現夢幻的感覺。這張名為《紫陽花與蜜蜂》(紫陽花に蜂) 的畫作,其寫實而纖細的筆觸,仿佛讓人感受到蜜蜂在花間飛來飛去的忙碌。
河原崎獎堂《日本花月曆—紫陽花》
京都出生的日本版畫家河原崎獎堂 (Kawarazaki Shodo, 1889~1973) 名氣雖然沒有上面兩位的大, 他擅長描繪四季植物,筆下的山茶花、菖蒲、牡丹、梅花等色素淡溫雅,筆觸細膩。
他於 1972 年創作了一套 24 張的木版畫《日本の花こよみ》(日本花月曆),這是其中之一的紫陽花,作品中每一片紫陽花花瓣也帶著無可比擬的「透明感」。
熊野那智大社「紫陽花節」
日本全國很多神社也會種植繡球花,例如位於和歌山縣那智勝浦町的世界文化遺産「熊野那智大社」早於 1960 年左右開始栽種紫陽花,並在每年的 6 月 14 日舉辦「紫陽花祭」,如今神社境內種植了 2,500 多株的繡球花,品種多達 10 種,透過欣賞紫陽花的美態,感恩大自然的恩惠之餘,亦祈禱無病消災。
延伸閱讀:
【伊勢、熊野、和歌山地區周遊券】參拜三昧!朝聖熊野古道能量景點
【JR伊勢、熊野、和歌山地區周遊券】療癒之旅!溫泉x神社5天深度遊規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