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roshima 廣島,  Museums 博物館/美術館

【廣島】悼—原爆犧牲者。廣島和平紀念公園

1945 年 8 月,美軍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,原爆為美國換來勝利,卻也摧毀了兩座城市,其中廣島有 14 萬人犧牲了,長崎則至少有 7.4 萬人,受核輻射影響的人不計其數。「原子彈之父」奧本海默 (Robert Oppenheimer) 引用《薄伽梵譚》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自己——「我現在成了死神,世界的毀滅者。

每年的 8 月 6 日都會在這座公園舉行悼念遇難者的儀式

1954 年落成,這座建於原爆位置上的「廣島和平紀念公園」由建築師丹下健三野口勇設計,面積約為 12.2 萬平方米,周邊一帶共有 50 多處與原爆相關的紀念設施。

園內各建築物的位置與大小也經過精心安排,其中,原爆圓屋頂、和平燈、原爆殉難者慰靈碑、和平紀念資料館等主要設施由北到南位於同一軸線上,軸線上兩旁樹木林立,彷如肅穆的參拜之路,參觀者於任何一處皆能看到原爆圓屋頂。

由廣島站乘搭路面電車大概 10 分鐘,下車的站名叫「原子彈爆炸遺址前」(原爆ドーム前)。一下車就直接看到鋼筋外露的圓屋頂建築,我本來以為要走路一下才會看到,沒想到就在眼前出現,震撼得有點不真實。

延伸閱讀:
【長崎】Give peace a chance—漫步原爆資料館、平和公園一帶
【廣島】宮島(嚴島)一日慢遊規劃!
【廣島尾道】依山傍海的懷舊小鎮:千光寺公園、猫の細道、ONOMICHI U2一日散策
原爆圓屋頂

我們既不是原爆受害者,甚至未曾經歷過可怕的戰爭,我們只是一個短暫路過廣島的旅人。

參觀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」的時候,大家一開始是沈默,漸漸有人開始掏出紙巾擦淚,後來也有人開始垂泣… 我們做了什麼?我們什麼也做不了,我想起 Susan Sontag 的著作《旁觀他人之痛苦》(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) 中的一句:

現代世界的冀盼和道德感中,有這麼一個核心的信念:戰爭是變,雖然難以抑止;和平是常,雖然難以達致。這當然跟有史以來人們對戰爭的看法剛好相反:戰爭總是常態,和平才是例外。

我們大部分人也有憐憫之心,同情受害者的遭遇,然而旁觀他人之痛苦是痛苦,自身對於無法改變的現實的無力感同樣是痛苦,當面對慘不忍睹的影像時,我們也只能想像別人的痛苦,而不能真切地理解他們的痛苦,因此只能沈默。

相片右邊的「相生橋」有類似 T 字的造型在空中容易辨識,因此成為投彈時的瞄準目標,但實際投彈後原子彈偏移了 240 公尺,在島醫院上空距離地面 600 公尺高度爆炸
廣島和平紀念公園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Park
地址:廣島市中區中島町 1
如何前往?從 JR 廣島站乘搭廣島巴士 24 號吉島線在「平和記念公園」下車,或觀光循環巴士「めいぷる~ぷ」在「平和公園前」下車,或市内電車 2、6 號在「原爆ドーム前」下車

雙手沾滿血的科學家與「曼哈頓計劃」

1939 年二戰伊始,美國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。1942 年以防止希特拉的核武器威脅為名,開展「曼哈頓計劃」,然而德國在 1945 年 4 月就投降了,同年 7 月 16 日,「三位一體核試驗」(Trinity) 成功。

原爆後的 20 年 (即 1965 年),奧本海默回想起那次核試驗成功時,他表示:「我們知道世界自此就不再一樣了。有的人笑,有的人哭,但大部分的人卻沉默。

在紀錄片《投下原子彈的決定》(The Decision to Drop the Bomb) 中,奧本海默在德軍投降後,開始對曼哈頓計劃產生懷疑:

對德國的抗爭顯然很快就會結束,所以我開始自問:『繼續研發原子彈的目的是什麼?』、『若在我們成功開發第一枚原子彈之際,與日本的抗爭仍未結束,那我們會如何使用這枚原子彈?』

由資料館眺望和平公園以及遠處的原爆圓屋頂

儘管如此,美國出於政治考慮,一方面為了阻止蘇聯在戰後的影響力擴大,另外要滿足國內的輿論,使到鉅額的原子彈開發計劃合法化。1954 年 8 月 6 日,美軍在廣島投下首枚名為「小男孩」(Little Boy) 的原子彈,3 天後,再次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「胖男人」(Fat Man),日本正式投降。

奧本海默本人並沒親眼看見原爆地的慘況,但原爆的確奪走大量無辜的性命,他對總統杜魯門說「我覺得我的手沾滿鮮血。」杜魯門忿然作色,拿出白手帕擦手說道「血在我的手上,讓我去操心吧!」

戰後,美軍作為佔領軍接收日本期間,關於原爆出版物遭到嚴格的審核,當中包括小說、散文以及相關醫學研究,直到 1952 年美國結束佔領後才解禁。日本國民透過《朝日新聞社》的報導首次得知原爆破壞力的真相,在此之前,原爆倖存者只能獨自承受後遺症帶來的身心靈折磨。

當時在美國國內,儘管有反核的聲浪及相關出版物,但也遭到美國軍方的打壓與監控,政府企圖讓一般美國民眾覺得投放原子彈是「終止戰爭的必要之惡。」

原子彈落下的一刻——「原爆圓頂館」

原爆圓頂於 199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

1945 年 8 月 6 日上午 8 時 15 分,一枚長約 3 米、重約 4,400 公斤的原子彈被投下在廣島市中心,43 秒後,原子彈在 600 米的空中引爆,釋放出相當 1.6 萬噸高性能炸藥的能量。隨後而來的是強烈的高溫衝擊波,整座城市化作一片火海。

根據日本政府統計,廣島約 69% 的建築即時徹底摧毀,7~8 萬人當場死亡,受傷人數不計其數。到了 1945 年底,急性輻射病才逐漸被控制,合共約 14 萬人失去寶貴的生命。

眼前的「原爆圓頂館」(原爆ドーム) 由捷克建築師簡‧勒澤爾 (Jan Letzel) 設計,1915 年落成時是「廣島縣物產陳列館」,1945 年時是政府部門的辦公樓。

這座建築物距離原子彈爆炸中心 (Hypocenter) 只有 160 米,為少數在爆炸中心區附近屹立不倒的建築物,鋼筋混凝土的骨架與外牆撐過熊熊烈火之後,成為今日所見的模樣。

原爆圓頂館」是廢除核武和建立長久世界和平的標誌性建築,在 1996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。

請安息吧!——「原爆殉難者慰靈碑」

「原爆殉難者慰靈碑」。Photo by WANG Tianfang on Unsplash

關於廣島原爆時的死亡人數,至今還沒有掌握準確的數字。日本投降之後,美軍公布的死亡人數為 7.8 萬人,但日本紅十字會的推斷是 25 萬人死亡,15 萬人受傷。根據廣島市的官方推算數字,在 1945 年 12 月末,死亡人數高達 14 萬人。

在和平紀念公園的中央有一座設計成替逝者遮風擋雨的「土輪屋頂」紀念碑,它被稱為「廣島和平紀念碑」,中空放置一個石棺,裏面存放著記載了原爆遇難者名字的名簿。上面的碑文是這樣寫的:

安らかに眠って下さい 過ちは 繰返しませぬから
(請安息吧,因為我們不會重複錯誤。)

旁觀他人的痛苦——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」

和平紀念公園的主要道路兩旁樹木林立,彷如肅穆的參拜之路

廣島市為了記錄和傳達原爆及其輻射的恐怖慘狀,以及衷心希望有一個無核化的和平世界,於 1955 年建立了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」,資料館分為本館及東館兩部份,本館展出大量遇難者的遺物、相片等原爆相關資料,東館介紹遭原子彈轟炸前後的廣島、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經過以及廣島市的棄核努力等。

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
官網:hpmmuseum.jp
地址:広島県広島市中区中島町1-2
門票:大人 (大学生以上) 200 円;高中生 100円;中学生以下免費入場
開放時間:【3月-7月、9月-11月】8:30-18:00,【8月】8:30-19:00 (8 月 5~6 日 20:00 閉館),【12月-2月】8:30-17:00,12 月 30 日及 31 日休館,閉館前 30 分鐘前停止入場

館內展出的遺物大多是受害者的親人從焦土中找出來的,永遠停留在 8 時 15 分的手錶、燒焦的便當盒、殘破的夏天校服、還有很多不忍卒睹的黑白照片等,在眾多的展品當中,「人影石」以及「黑雨」最讓我印象深刻。

人影石

《人影石》,住友銀行廣島分店捐贈 (官網圖片)

原爆的火球直徑達到 370 米,表面溫度高達 6,000°C,幾乎與太陽表面的溫度一樣!根據《廣島原爆戰災誌》第 2 卷的記載,距離爆炸地半徑 500 米範圍內的人幾乎是蒸發性的即時死亡,屍體被燒成白色灰燼,幾乎找不到蹤跡。

原爆當時,有一名受害者坐在距離爆炸地 260 米的住友銀行的石階上,石階周圍的石頭受熱變白,唯獨受害者坐著的地方留下一個人影,這塊石頭被稱為「人影之石」(人影の石)。

黑雨

《留在白牆壁上的黑雨》,八島秋次郎捐贈 (官網圖片)

這個名為《留在白牆壁上的黑雨》(黒い雨のあとの残った白壁) 的展品來自距離爆炸中心 3.7 公里吉田町高須的住宅的一面牆壁。

原子彈爆炸產生了巨大的「蘑菇雲」(蕈狀雲),雲裡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,這些物質和雲中的水氣混合,形成了具有高放射性的黑雨並落在廣島周邊地區。

靠近原爆中心的元安川

降下的雨水污染了河流,當時受核爆影響造成劇烈口渴的人來到河邊取水,然而他們在飲用這些雨水後,大部分在數日內死亡。

努力活下來的人們——「原子彈轟炸之子像」

努力活著的佐佐木禎子

廣島原爆時,佐佐木禎子不過是一個 2 歲的小孩,她當時並沒有受傷,之後也健康地成長。然而 10 年後 (即 1955 年) 被診斷為白血病,禎子相信「只要摺一千隻紙鶴病就會好」,於是住院期間利用包藥的紙摺了 1,300 多只紙鶴,然而與疾病抗爭 8 個月後,她結束了 12 年短暫的生命。

在和平紀念資料館裡面,也展出禎子所摺的紙鶴。

日本國內的學生來廣島畢業旅行時,很多都手拿千紙鶴到這座紀念碑前祈願

禎子的死使人們發起「為在原子彈轟炸中死去的所有孩子建一座紀念碑」的想法,之後在很多學校開始了募捐活動。

1958 年 5 月 5 日,那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,由東京藝術大學教授菊池一雄先生製作的「原子彈轟炸之子像」(折り鶴・原爆の子の像) 雕像落成,塑像高 9 米,頂端站著一名手捧紙鶴的少女銅像,寄託對和平的追求。

由於每年也有成千上萬的紙鶴獻給塑像,因此這個塑像也被稱為「千羽鶴之塔」,這些千紙鶴及後會回收做成明信片或其他紀念品。

寓意世界和平的千羽鶴

廣島和長崎的原爆倖存者不喜歡談論他們的遭遇,要這些劫後餘生的受害者回想當時的慘狀簡直是二次傷害,他們也害怕找不到結婚對象,不確定下一代會不會有遺傳病,就連找工作也擔心被歧視,對自己的命運感到無助和不安。

延伸閱讀:
【BBC NEWS】廣島、長崎原爆75週年:那些在原子彈爆炸中生還的女性,2020 年 8月 5 日
【紐約時報中文網】記憶的傳承人講述廣島原子彈倖存者的故事

你可以做更多——「Peace Tourism」

廣島市一直致力推動廢除核武器

愛因斯坦在原爆後的一年 (即 1946 年),說過:「釋放的原子能改變了一切,但唯一沒變的是我們的想法,因此而把我們引向未曾有過的毀滅性狀態。如果人類希望倖存下去,那麼我們就必須有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式。

步出和平紀念資料館的人,大多沈默不語,被一種揮之不去的無力感籠罩著,我們只是一個短暫路過廣島的旅人,並為旁觀了他人的痛苦而懊惱不已。

原爆後,曾經有報紙說廣島在今後 70 年都不會生長植物,人也無法在此生存。然而那片被焚燒過的土地竟然奇蹟般開了花,翌年的春天,櫻花也開了,這樣的景象為廣島人民帶來希望。

「你可以做更多!」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希望與到訪廣島的人共享和平、推廣和平,因而創造了「Peace Tourism」,通過接觸市內各處的原爆痕跡和復興見證,讓人們一起思考什麼是和平,以及為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和平世界而努力。

「Peace Tourism」設有 4 個不同主題的巡遊路線,包括:

  1. 由徒步和騎單車組成的「留下原爆痕跡建築物路線
  2. 由觀光循環巴士めいぷる~ぷ和徒步組成的「被炸前後的文化、文學路線
  3. 由徒步和單車組成的「市民生活復興路線
  4. 徒步「被炸相關資料館路線

本文參考書目:
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‐1945年》,作者:鶴見俊輔
旁觀他人之痛苦》,作者:蘇珊.桑塔格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