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ng Kong 香港

青春殘酷物語——成長原是一個無止境承受痛苦的過程

最近在某個秘密群組看到這樣的一個 post:名校女生問她的朋友平時用什麼洗面膏,她朋友說自己從來不洗面,因為她覺得洗面等於發姣⋯ 於是這位女生很迷茫地把這件事寫上秘密群組。

有不少人留言說不洗面的女生有問題,叫開 post 的女生不要介懷。大家看完這個 post 應該笑笑就算,畢竟網絡世界沒有多過兩天的話題,我不知道這些局外人的意見到底有沒有解答那個迷茫女生的疑問,畢竟在中學階段,朋輩的影響力可以殺死一個人,那是我們都經歷過卻不想回憶的青春,它可以很絢爛,同時也可以很殘酷。

這個曇花一現的 post 卻令我回憶起一些往事⋯

還記得那天跟我的同學外出逛街,我穿得比平日上學時用心,也用遮瑕膏把剛冒起的幾顆暗瘡掩蓋,但畢竟窮學生一個,再用心的打扮也不會花枝招展到什麼地步,我的同學卻問我「扮到咁姣做咩?」我聽後大受打擊,十幾歲的我不懂如何處理這種突如其來的質問,我不斷問自己有做錯了什麼嗎?為甚麼我的同學 (我當她是我的朋友) 要用一個負面的形容詞來標籤我?

這件事情之後,我繼續跟這個同學來往,只是偶爾會思考為甚麼一個十幾歲的學生已經認同「性別定形」(stereotype) 這種荒謬的觀念?女性一定要點點點?為甚麼打扮=發姣?而我自己是否也默默認同這種被中國傳統觀念綑綁的意識形態,變得不夠自信?「言行舉止要像個女孩子!」我想起父母自小跟我說的話。

青春的殘酷不單要得到同輩的接納和認同,同時還要滿足父母強加於每個子女身上的期望,偷聽長輩們的耳語,望著老師用紅筆寫的評語,而更大的挑戰是勉強自己用還不夠堅強的內心抗衡這個荒謬的世界。

我們的青春不屬於自己,它只是一張別人拿在手中的計分紙。

後來,我發現我那個同學悄悄地開始打扮起來,我有時候覺得她穿的裙子很好看,有時候覺得她畫的眼線是一場災難,但這些事情我從來沒有跟她說。

某次不小心聽到躲在學校廁格的飲泣聲,然而卻沒有勇氣跟裡面的人說一句「發生什麼事?你還好嗎?」還記得從前那個小小的自己躲開集體欺凌,卻避不過朋輩圈子裡面的是非,成長很痛,也很沈重。只好走出班房把眼淚擦乾之後,深呼吸一下,裝作若無其事地走回座位繼續聽課。

一直走到告別青春的那個畢業禮,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「青春」過,過於早熟地活在大人的世界,目睹一幕又一幕關於青春的殘酷物語。有沒有什麼洗面膏可以洗去這種油膩的世故?如果那時候的我們能夠坦誠地談論一下這個話題就好了。

BRIDE_1sht_layout_0217

看完岩井俊二的電影《夢之花嫁》,我第一個反應是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,後來才發現所謂的「不好看」是我不願意接受這樣真實又殘酷的世界,縱然早就知道美好的童話不存在,而人性也存在某程度的醜惡,但當電影赤裸裸地陳述著:「嘿,你知道嗎?到最後,我們只有孤單和寂寞相伴,美好的事情都是友善的謊言啊。」我理性地不敢閱讀這種後青春期的悲傷。

成長原是一個無止境承受痛苦的過程。人的內心不會一下子變得堅強,而是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鍛鍊,那些荒謬的觀念也不會一下子消失。親愛的,當我們熬過了青春期的陣痛,還要繼續面對很多很多曖昧不明的煩惱和衝擊,往後的日子,還要經歷很多很多難堪又氣憤的時刻啊。

還記得嗎?你靜靜站在一角等候,直至看到那個躲在廁所哭泣的女生走出來,你看著她看著你的模樣,在心裏跟她說,願我們都學會堅強。

封面圖片 by fancycrave.com

發表迴響